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本科生教育 实践教学

实践教学

“审核评估巡礼”专栏-智建学院

“审核评估巡礼”专栏:

土建类又红又专工匠人才培养的大思政格局建构:

质量文化品牌引领  三全思政育人护航

 

 

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,是高校的立身之本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吉首大学智能建造学院(原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)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秉承“匠心筑品 守正创新”的院训指引,针对工科专业办学中普遍存在的质量文化品牌缺失、思政教育模式单一、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不明等问题,以土木工程、城乡规划、建筑学、风景园林和智能建造等土建类专业群为对象,结合地方发展需求、学校发展定位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目标,创建了响应武陵山片区需求,具有土建类专业特色的“匠心土建 星耀天门”质量文化品牌,引领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”三全思政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建构。

 

“匠心土建 星耀天门”质量文化品牌领航土建专业群工匠人才培养

“匠心土建 星耀天门”质量文化品牌的核心要义在于“匠心育群星、群星耀天门、天门佑土建和土建扬匠心”,旨在激励广大师生倡导工匠精神,厚植工匠情怀,弘扬工匠文化,凝聚工匠力量,塑造工匠形象和争做工匠传人,由此开创学院“匠心立教做名师,匠心立学做群星,匠心立业耀天门”的大思政格局。该质量文化品牌包括“匠心筑基”“匠心筑品”和“匠心筑梦”3个子品牌。其中“匠心筑基”围绕学生成才必需的基本价值观塑造、适应性教育与专业基础,“匠心筑品”包括专业认同、创新能力、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,“匠心筑梦”引导学生既立志高远又脚踏实地,知行合一,用实际行动浇筑梦想之花。在此基础上,结合土建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特征,进一步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培养环节。经过多年建设,在土建类工匠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办学成绩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、中国城乡规划学会、中国地理学会及红网、湖南教育网、省建设人力资源网、中国建设教育等知名媒体多次报道,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经验也被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国民族报》专版先后报道。

图片1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1 质量文化品牌领航土建类专业群工匠人才培养 

图片2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2 《中国教育报》报道学院质量文化品牌引领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

匠心筑基:全员思政育人打造“3+5”多维度联动共同体

大思政格局建构的基础建设层面,从顶层设计上持续推进理念、目标、支撑、方式和保障的“五位一体”培养体系,以学生为中心,强化“54321”培养路径。针对育人主体的多样性,学院建立导师制,在专业教师、班主任、辅导员基础上,继续拓展5类,构建“3+5”多维度联动共同体,规范相应职责。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,结合实习实践、学科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多个培养环节,学院每年通过“勤学之星”“慎独之星”“笃行之星”“善济之星”“才俊之星”的五星人物评选选拔优秀标杆人物,通过先进典型示范,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向榜样模范看齐,将“德才兼备、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守正创新”的匠心内核深入人心,内化为自觉、自悟和自察的行动。邀请行(企)业导师、行业专家、技术能手和优秀校友等定期开展讲座,围绕明晰职业路径,培养实践思维,弥合校企差距。

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建设,学院关工委荣获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,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,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、11级土木工程专业江泽普,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、12级土木工程专业夏诚东,以及见义勇为新青年,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孙翊勇等。广大学子积极投身暑期三下乡,深入田间、社区和山区发现问题、研究问题助力基层乡村振兴,为乡村建设积极献计献策。广大毕业生以其真诚谦逊、吃苦耐劳和专业过硬等优良品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。

图片3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土建类专业群“3+5”全员思政育人体系

 

图片4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4 学院关工委荣获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

匠心筑品:全过程思政育人明晰“专业+思政”渐进式双链交融路径

大思政格局建构的品质锻造层面,尊重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,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全周期阶段特征,结合土建类专业群工匠人才培养目标,依据教导型、学习型、实战型和探索型4个阶段的认知特征,各个教研室开展充分讨论,反复论证,凝练相应的思政育人主题,明晰“专业教育+思政教育”全过程渐进式双链交融路径。

教师常常把课堂搬到基地,锤炼综合素养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,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与职业认同,同时也把专家请进课堂,用好行走的教科书,传递行业思维与价值观,引入最前沿的“活知识”。结合地方发展需求,发挥专业学科集群优势,带领中高年级学生开展中小城镇规划、乡村规划、旅游规划和研究专题等,制定张家界民族客栈标准,服务武陵山片区。

近年来,土木工程、城乡规划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,同时还建设了《“大湘西•小乡村”规划工作坊》《土木工程施工》《土力学》等一批省级一流课程。专业教师中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、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、注册城乡规划师等执业资格教师12人,有全国、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学会常务理事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15人。主持国家自科基金5项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,教师荣获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比赛、湖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大赛、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、二等奖6项,多人荣获师德师风优秀教师、市优秀教师、吉首大学十佳青年教工、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称号;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,出版专著6部。

图片5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5 土建类专业群“专业+思政”双链全过程思政育人体系

图片9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6 师生在张家界市马儿山村开展《“大湘西•小乡村”规划工作坊》课程实践教学

图片8.png

图7  学院学子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

匠心筑梦:全方位思政育人构筑“1+6”多模块协同大环境

大思政格局建构的梦想引领层面,学院积极整合学校与社会、线上与线下、科研与教学等多方资源,将育人的途径和载体从常规的课程育人拓展到科研育人、实践育人、文化育人、网络育人、心理育人、管理育人等,构筑“1+6”多模块协同大环境使育人工作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,营造“处处有育人资源、事事有育人功能”的格局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
开展“经典一刻”系列活动,囊括唱、诵、舞、琴、书、荐、弈、 影等,结合时事热点、传统节日、经典文化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,引导学生传承优秀、勇于开拓、主动创新。成立筑梦起航成长辅导室,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,为学生青春期健康身心护航;建立微信公众号宣传报道优秀校友事迹、推送社会与行业热点,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;围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、协同互补,教师和辅导员开展集体备课,引导学生以项目式学习(PBL)的方式挖掘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。利用多个省部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实验教学平台,通过“政—校—企”协同培养和“A+1+N”(A 类企业引领、1 个真实项目驱动、N 学科交叉)簇群化教学模式,进一步夯实思政根基,提升专业技能。

近年来,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,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6项(其中4次位列全国前三)、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特等奖6项和一等奖13项、全国先进成图技术竞赛一等奖6项、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、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4项,以及“挑战杯”特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。此外,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、省级18项;参与社会服务项目60余项;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。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 95%以上,35%就业于大型国企或央企,45%深入建设一线,解决基层实事,毕业生能力、素养深受用人单位好评。校友中涌现出赵雄等优秀企业家,夏诚东、雷绪斌、李理等科研才俊,胡健、曾海华、康厚谷、卜聪等政府公职人员,以及欧阳亚邦等传媒业突出人才。

图片6.png

图8  土建类专业群“1+6”多模块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9 2012级校友夏诚东荣获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